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b111c77d01013xth.html* B; u8 q$ E4 D( @0 L! z- n
5 M5 f! {5 d1 } Y3 Y
仅仅高兴了不到一天—一个癌症患者的重生手记(12)(2012-10-18 08:52:20)转载▼标签: 杂谈 / v# d! P6 Z+ r) E9 N
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意识到,不听医生劝告,会让你承担起更大的精神负担。
3 m- \/ o/ N0 O; l( [4 J5 x' I' o1 D) @3 Z5 S9 F: Y
我们共同做出“暂缓手术,密切观察”的决定,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,全家人每天都在担忧“耽误了治疗最佳时机”――这正是来自医生的最吓人的警告。
' R5 k' E. G F; a! a
5 N8 u8 I7 D! G 晓东依然锲而不舍地追踪会诊结果。妹妹也想利用她在北京的短暂日子再为我做些事。她们二人每天早出晚归,分秒必争地拜访京城名医。8 X' o7 F5 W9 V% k( M8 x/ ^
% D# {/ ]. d( B( j$ X5 R. U
我独自躺在床上,闭目朝天,想象着哪一天她们能够带回一个惊喜,表明所有这些原来都是一场虚惊。) a: \) y- G' G& V6 n
6 B& V8 T" k9 F& @8 R+ a
可惜没有!没有一个可以让人乐观的消息!
+ b i3 A: Y6 |( Q5 o8 E4 b/ M) S& D" p& k- v0 ^* m
就像上海的专家一样,北京的专家们坚持着“一边倒”的预言――“肺癌,脑转移”。他们或者委婉含蓄或者直截了当,其间全都包含着最明确的信息:死亡离我越来越近,伸手可及。" \! X9 G' B2 t7 s; A
* p5 J( V% \3 O; ^, ~1 }5 X' V3 m9 Q
这天晚上我们忽然得到消息,上海华山医院的周良辅大夫来到北京,下榻在东郊的二十一世纪饭店。晓东立即把电话打将过去。这些天她已经走投无路,就像一个垂死的溺水者,只要看到一根稻草就拼命伸手去抓,所以根本顾不得已是深夜。
/ X$ \" _* y% z
6 k' j0 h5 v( a; i 好在周良辅大夫并不介意,他还记得正月初四上海会诊时他的诊断意见。在知道我们已按他的建议完成“波谱检查”后,他立即同意次日为我再做一次诊断。
$ v2 q$ \; S u8 n% O. D7 ]8 X. S) D: D" d. |7 u% U
这是我们最后的希望,至少晓东和妹妹是怀着这样的念头出门的。
8 ], I5 o7 Z) T; w) v/ h) ?" X) w4 z7 R3 x# [# s
我独自一人在家等待,心中默想周大夫在那胶片上面指指点点的样子。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期待和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后,我已不再相信会有奇迹发生,只希望她们能够早点回家。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,我只盼能有更多时间和亲人在一起。% u. T' P6 h. C8 O
' [2 E$ b1 r- j+ z) \6 t
窗外天色渐暗,屋里一片混沌。小分队终于回来了,踏着一阵异常急促的脚步声。我用力直起上身,想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,却模模糊糊地看到妹妹冲进门来,朝我张开双臂。( |: q n8 H3 H
0 N9 v( Q& R" `" A' ?
“好消息……”她紧紧抱住了我,激动得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。在我从小到大的全部记忆里,妹妹还从来没有和我拥抱过。% K6 D) s; H) w0 ?4 ?: @
% x$ N, y- O/ V2 q; [# N {
晓东在她身后,满脸泛着红光。多少天来,光彩第一次回到她的脸上。' u0 @# f. i2 g& {
5 i$ U: Z/ E; F$ i/ y, O$ g$ Q; x 两人争先恐后叙述事情经过,我很快明白了其中原委:周良辅大夫推翻了自己早先认为是“脑转移瘤”的诊断。他在仔细分析了“频谱”扫描胶片之后,居然有了一个新结论:颅内病灶不像是肿瘤。它有可能是一种罕见的炎症!. o0 L5 P* y5 A# m0 `1 N
5 T0 p. ^! g& S. N ]9 H “当然,一切仍是判断。”他对她们说,“这个检查有80%的可靠性”。
, {/ P% [3 Z& u& d
2 W2 n7 I8 I, [; K- r “可是我们在北京看的医生,不是看不懂,就是看不起。”晓东说。- _1 N+ c$ V6 Y* n) S0 d( N
6 @2 P2 O. A6 m7 ~" a( d" K 周大夫笑着解释,这是个新的技术,的确还没有广泛使用。最后,他非常肯定地说:“现在不必做任何治疗。再观察一个月。重新做核磁共振。”
. w+ i. z; b+ O; t* |
6 E, t9 B' E" ~9 R0 g5 B7 y 我意识到这是西医专家第一次传达给我们一个乐观信息,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――暂缓手术,继续观察――第一次获得医生的首肯。 D+ L0 S/ q- @% U& l
% C/ k# w6 v* V% g( m
我服了。不是因为终于听到了自己愿意听的话,而是因为周良辅这个人!资历、经验和名望并没有妨碍这个医学权威紧跟技术的进步。还有更重要的,他在努力帮助病人寻找新的证据,又在事实面前迅速修正自己的结论!
) L4 O7 z6 E% m5 `
; a8 t, n" g% }$ v t* a 与此同时我还联想到妹妹该有多么开心。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,她用仅仅一夜功夫得出的结论,居然和一个顶级专家不谋而合。6 e0 y5 m+ a* o2 h; Y6 z. Y
8 `: e" V+ G6 N3 S% t 我们全都大松一口气。尽管如此,我还是告诉自己,千万不可过分乐观,尤其不能认为自己已经转危为安。我们只能庆幸迄今为止没犯错误,同时也更加相信,疾病猝然降临之时,不恐惧、不惊慌、不盲目跟从医生的指挥棒到处乱撞,比任何灵丹妙药都重要。
5 X4 N0 _" r4 ~3 h4 r6 K# I' Y" H( D& s& y: X& t3 n
可惜才过了20个小时,周良辅大夫的乐观判断就遭到挑战。
% K0 m2 }6 l: i# ^: @6 j: K, ^' Z: m% p2 k! S- ?+ o
“波谱检查在恶性肿瘤确诊方面的意义没有那么大。”黄峰平大夫针对周良辅的诊断表达了完全不同的看法。
% G$ c0 G D9 [2 p+ q+ D; w: p$ v& l9 q4 a
黄大夫是个既温和又耐心的中年人,同时还是上海华山医院副院长。单就行政序列来说,他是周的上级。那几天他携带着一个密集的会议日程来到北京。晓东见缝插针找上门去。他的态度友善,对待病人不厌其烦,说出话来既专业又严谨,还总是浅显易懂,条理分明,所以他的看法对我们来说同样重要。% V) j6 p( T- ?$ T, Z
/ G7 ?- c( i& c% ~/ G& A0 R 他不同意周大夫的分析,尤其不能同意脑袋里的病灶是“炎症”的说法。那个促使周良辅大夫改变看法的波谱检查结果,在他看来,不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新证据,也不能改变原来的结论――“恶性肿瘤”。* L5 x" B1 C+ |
- l2 n+ u/ F' Y1 c! }! t2 b
不过,考虑到几周来我的病情进展缓慢,他又补充说:“恶性程度较低,在2-3度之间。”5 M9 T2 W) _/ k, ], @' G
8 o# }5 v* a: z" j( E
在这一点上,他和大多数专家不谋而合。与众不同的是,他格外看重我的左肺上叶的病灶。到目前为止,几乎所有医生都把注意力集中于我的脑部病灶,只有他对我的左肺表现出强烈担忧。后来的事实证明,这是一个相当有预见性的警告。可在当时,我对肺部病变没有任何感觉,颅内病灶带来的全身不适却时刻困扰着我。我的紧张和焦虑全都指向脑袋,完全忽视了黄峰平大夫的警告。
. T% {- p- @% ?4 h8 t" ]! o2 k, ]. b) @5 j
黄大夫用一句话结束了那次午间会诊:“最终确诊还是要靠活检。”# Q# S3 s: B3 A; S }
, i+ X+ l" R) v! \- e1 L
仅仅高兴了不到一天,我们再次紧张起来。" g8 c2 G" c9 Y3 B
1 F+ P+ n( R* v# h- Y4 q* ?9 @ 我们开始详细讨论医生的一项新建议――实施脑穿刺手术,取出脑组织检验。不过,很快就放弃了。一想到要在自己丈夫的脑袋上钻个洞,还要把一个钩子插进脑浆里去,晓东就不能忍受:破坏了正常的脑组织怎么办?弄断了脑神经怎么办?会不会带来永久性的后遗症?会不会刺激癌细胞的生长?又会不会把癌细胞牵扯到别处,留下转移的祸根?就算你知道了脑子里的东西是个什么,又能怎么办?最糟糕的是,即使你让医生把脑壳打开,还是有可能争论不休。* d* D* b! C' y! |1 _4 R5 u; Z9 }8 M! M
# b) Z4 k: `% U7 E 我们曾这样问医生:“做活检就肯定能100%确诊么?”
& \; ]' Y \: B ?% Y8 j. S! v2 E. B9 I
“不能肯定。”医生很肯定地说,“即使是活检,也不是没有误诊的可能。”9 ]2 A- r; s3 H! _
: ~9 r: E- ]+ j (待续。摘自《重生手记》)
4 [/ @# G1 [1 x3 v# E' i; c* B8 n+ Y5 z |